“医生,再见!”“不了,希望我们再也不见。”
“再见”是两个非常简单的字,其中的意思却往往复杂,有时是说:“很想再见面”;有时是说:“很快就要再见面”;有时也可能是说:“永远不要再见面”了。只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当你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不是在你自己要走的时候,就是在你要别人走的时候。
自我于2016年踏入医疗行业,成为一名在医院工作的行政人员后,就时常听见、看见“再见”,但与你我所熟悉的分别场景不同,在医院这一特殊的地方,一句“再见”,得到的答复却往往是“再也不见”。
“再也不见”背后,是美好的祝福
2019年10月18日,上午10:30,在成都顾连锦宸康复医院四楼骨科病区,徐先生早早地办理好了出院手续,在收拾好住了近两个月的病房和行李后,他拉着妻子走到了医生办公室。虽然有些话语已经说过了很多次,但真的到了离别之际,他们仍然想要再一次和尽心尽责医治自己的医治护团队说一声诚挚的“感谢”,道一句不舍的“再见”。
“多亏了你们医生、治疗师和护士的悉心治疗,才能让我从坐着轮椅进来,到今天自己走着出院!”在与医护团队合影留念后,徐先生情绪激动地说道:“医生,再见!我要回家了!”
“还是不了,希望我们再也不见。”徐先生的主管医生轻声说道。一句“再见”,得到的答复却是“再也不见”,分明是不可能也不会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无礼答复,却让徐先生和他的妻子红了眼眶。
“回家后也别偷懒哦,治疗师给你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一定要坚持,有什么问题你都可以给我打电话或者发微信,希望这次你走出医院后好好回归正常生活,再也别踏进医院的大门了。”
原来,“再也不见”的背后,是这样一个最美好的祝福。
“自从生病后,我就怕成为家里的负担……”说起自己的患病经历,徐先生眉间担忧仍然未减,自今年6月他的身体逐渐出现一些不适后,这种担忧就长时间萦绕在一家人的心头。
6月中旬,徐先生开始出现大小便困难,症状逐渐加重;7月5日,出现双下肢乏力麻木,随后完全不能活动;7月12日,于华西确诊“脊髓血管畸形或硬脊膜动静脉瘘”;7月18日,于华西行“胸11椎体平面硬脊膜动静脉瘘术”;7月22日-8月23日,术后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
徐先生原本以为做了手术,就能回归正常的生活,哪知术后在病床上躺了漫长的一个月后,他依然无法独自下地行走,大小便仍然无法自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还出现了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年仅51岁且一直是家里顶梁柱的徐先生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再也不能恢复到生病前的状态,无法生活自理的他也必将成为家人的沉重负担。
“来到顾连,是我的‘背水一战’。我和我的家人当时对康复是什么、康复要做什么、康复有什么意义其实一无所知。”徐先生说到,这种“无知”也使他情绪焦虑,担心即将付出的所有努力,到头来只是“徒劳”。
据徐先生回忆,刚入院时他不仅排尿困难,还因为尿路感染出现频繁漏尿的情况,让他总觉得自己浑身异味,自尊心备受打击,“那时候没有一点信心,害怕见人,更害怕自己一辈子这样下去。”
为提升徐先生对康复的信心,改善其因身体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帮助他重新认识自我,医院特意邀请已经出院的脊髓损伤患者到院分享康复故事和成功经验,让他们面对面交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对付挫折,从心理上增强徐先生的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同时,医疗团队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一方面,进行疾病及并发症预防的知识宣教,使徐先生进一步加深对自身疾病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让家属了解和掌握截瘫患者的基本护理常识,更要重视患者生病后的心理变化,通过言语鼓励和情感支持,帮助徐先生建立健康的心态,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同步康复。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徐先生一改抑郁寡欢,充分认识到了康复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康复治疗中。随着康复的有序推进,在医生、治疗师和护理团队的尽心医治下,徐先生术后恢复良好,尿路感染、下肢血栓等并发症得到有效防治,学会了独立完成清洁间歇导尿,双下肢肌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显著提升……从坐到站、从站到走、从无法上下楼梯到能够独自上下楼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徐先生不仅实现了生活自理,还能跑步了呢!
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徐先生爬过了人生中最高的一座山,在这条前进的道路中,成都顾连锦宸康复医院的医疗团队就像是他手中的一把利剑,帮他斩尽荆棘;就像是他脚下的座座桥梁,助他跨过沟壑;就像是他眼中的盏盏路灯,为他照亮峰顶。在这个过程中,也感谢徐先生及家属给予成都顾连锦宸康复医院的信任。
连接更美好的未来,从顾连开始,作为顾连人,我们希望每一位患者都可以在我们精心治疗下康复或者好转出院,更希望每一位患者都可以笑着和我们说“再见”,从此“再也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