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人间世丨让康复更早更好地介入到患者的治疗中去
让康复更早更好地介入到患者的治疗中去
文/郑春云 常德顾连康复医院 成人康复科
1月1日,是肖阿姨第一次来院的日子。我给她做完评估之后,发现情况很差——评估量表显示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病人,常规的流程走完后,便开始进行第一次治疗。治疗过程比想象的更顺利,肖阿姨的配合程度也比较高,这无疑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照顾肖阿姨的是她的老伴——刘伯伯,据他所说,阿姨生病前,他们两人常年一人在外打工,一人在家照顾小孩,真正团聚的时间也只有春节的寥寥几天。造化弄人的是,因为这场大病,两人终于迎来这个长长的“假期”,他的原话是“之前一直没有时间好好陪她,现在什么都不想,只想好好陪她治病、陪她康复”。因此,每一次的治疗夫妻俩都特别认真,早早来到治疗床边,做完训练还会“课后复习”。

脑卒中患者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丧失了运动能力,从神经系统方面来讲,脑卒中会损伤大脑运动神经元,这些神经元负责传递控制肌肉的信号。一旦受损,信号传递受阻,肌肉就不能正常接收大脑发出的指令,从而导致力量丧失。例如,大脑控制下肢运动的神经中枢受损,下肢肌肉力量就会下降。
另外,长期不活动也是重要因素。患病后肢体活动减少,肌肉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运动刺激,会出现废用性萎缩。就像长期打石膏的肢体,拆除石膏后会发现肌肉明显变细、力量变弱。而且肌肉萎缩会形成恶性循环,力量越弱越难以活动,活动越少萎缩越严重。
肖阿姨是我见过最用功的患者之一,每一个训练动作都尽力做到力所能及的最大幅度,每一次发力都会做到自己的极限。当然适量的训练强度是我们必须要坚守的准则,但是肖阿姨的耐受能力却远超其他患者。即使强度大,第二天她依旧能生龙活虎,冬天大家都穿上了棉服,但肖阿姨却往往浸湿了棉服,着秋衣上阵。刻苦的训练是有回报的,肖阿姨在一天一天的好转,两个星期后,已经能很稳当地坐在床边,又过了一个星期,她开始慢慢尝试站立,再一个星期,在我控制住她的膝盖的情况下已经可以独立站立。

脑卒中的诱因有很多,不良生活习惯就是诱因之一。长期吸烟会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加速动脉硬化过程。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还会影响血液中某些成分,使血液处于易凝状态。长期高盐、高脂、高糖饮食会引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进而增加脑卒中的可能性。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概要显示,2019年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246.8/10万。并且中国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是全世界范围内增长速度较高的国家;此外,在传统观念中脑卒中好发于50岁及以上人群,但如今脑卒中发病逐渐年轻化。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显示,35岁以下人群发生脑卒中占总数的 9.77%;全球范围来看,25岁以上人群罹患脑卒中的风险为24.9%,而我国这一数字接近40%。第一批“90 后”甚至已成为中风高发人群。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人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这值得我们所有人重视。
作为康复师的我,能做到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竭尽全力给予患者专业的康复治疗,积极地进行康复宣教,让更多的患者能够意识到康复的重要性,能够回归到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