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人间世丨王利仙:做以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老年营养服务
栏目语
临床赋岁月以生命,康复赋生命以岁月。在顾连,医生、护士、治疗师、护工、患者、家属……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构筑着康复的日常。我们希望通过“康复人间世”栏目,去挖掘发生在顾连人身上的康复故事,呈现康复医院的人生百态。
本期人物
2012年的王利仙
如今的成都老年康疗院营养科,前后经历了两次扩建,团队也从1人发展到20人,在老年营养方面荣获了三个“全国首批”的成绩……敢拼敢干,勇于创新,或许是对王利仙最好的总结。
01
一碗煎蛋面引发的危机感
2018年以前,康疗院营养科还跟多数医院的营养科一样,提供的是临床营养诊疗和肠内营养服务。直到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位老婆婆,王利仙才开始反思,自己所从事的营养服务到底能为老人带来什么?
那是一位疾病终末期的老婆婆,每天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煎蛋面,不过当时由于条件有限,营养科无法为老人提供餐食,只能给婆婆提供各种各样的肠内营养制剂。但老人最想吃的食物还是那碗热气腾腾的煎蛋面。为了满足婆婆的心愿,王利仙找到医院的外包食堂,每天给婆婆做她想吃的煎蛋面,“外包食堂做的是‘大锅饭’,煎蛋面虽然要求不高,但需要每天单独现做,做了一星期后,他们也不愿意做了,给钱都不愿意,嫌太麻烦了。”
入行五年,发现自己连一碗煎蛋面都无法满足老人,王利仙形容自己“那一瞬间都快泪崩了”,这也是她第一次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了怀疑和思考。
02
真正的营养是给老人尊严
“真正的营养是什么?一定是从老人的营养需求出发,是给老人尊严。”但如何改变现状?王利仙向领导提出了自己想要做“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膳食营养服务,想对当前的营养科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大锅饭”到个性化,从单一的临床营养服务转变为临床营养+膳食营养“两条腿走路”的新模式。
在王利仙看来:“设计不是凭空来的,它和营养科的临床诊疗流程、规范化管理以及未来科室的规划等息息相关。”不仅如此,王利仙的设计“业务”还拓展到了外院,先后参与了省内外十几家医院的营养科建设,也成了业内名副其实的“营养科里最会画CAD图纸的人”。
王利仙绘制的CAD设计图
此外,科室还设置有肠内配制员、营养配餐员、营养厨师等。在精细化的分工和体系下,整个营养科就像“流水线”一样有序运转。
王利仙绘制的临床营养管理流程图
王利仙(右三)荣获顾连医疗“优秀管理者”
03
每周研发/改良一个菜品
研发/改良的适老化膳食
为什么这样去坚持?王利仙说:“因为适合老年人的膳食本来就少,我们作为专业团队,就是要去不断创新。我们的营养师很受医院老人的欢迎,因为我们把老人们当成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每次查房都是‘贴耳式服务’,在老人耳边询问‘今天想吃什么’‘好不好吃’……”
营养科“贴耳式服务”
04
老年营养,路在脚下
十年磨一剑,在王利仙的带领下,如今的康疗院营养科成绩斐然,不仅连续3年荣获四川省临床营养质控中心颁发的“优秀临床营养科”称号,还获得了全国三个首批——2019年成为全国首批“老年营养示范病房”,2022年成为国家卫健委首批“临床营养科建设试点单位”,2023年高分获评全国首批“老年营养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奠定了老年营养专业的坚实基础。
2024年营养科合影
成都医学院临床营养学研究生培养
面对未来,王利仙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止。她计划从2024年开始,每季度写作一篇学术文章,联合科技公司去自主研发适老化营养软件,联合高校去共同培养人才,用3~5年时间实现老年营养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王利仙及其营养科团队还开通了短视频账号,准备一头扎进当下火热的新媒体领域,真正践行着她常挂在嘴边的那句“用开放的心态拥抱不确定性”。
老年营养,路在何方?王利仙的答案是,路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