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位截瘫到再次行走——智能康复助力高位截瘫警花圆梦

从高位截瘫到再次行走——智能康复助力高位截瘫警花圆梦

  截瘫12年的女警察在外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下实现重新站立、行走,这是在8月11日晚CCTV1《机智过人》节目中科技成就奇迹的一幕!她就是黄曼,成都顾连康复医院“有爱无碍·康复行”的第四位康复之星。


 
  站立,这个对于普通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却是截瘫人士不敢期待的梦想。黄曼损伤平面为颈5、分级B级,病程长达12年,康复各项评定指标都在说通过外骨骼机器人让她站立、行走“不可能”,但是成都顾连康复医院和电子科技大学团队偏偏“不信命”,短短20天,黄曼真的通过外骨骼机器人站了起来!“奇迹”发生了,节目一经播出便受到观众、媒体的广泛关注与讨论。科技成就奇迹,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为中国130万截瘫人群打开了一扇希望的窗!

  重新站立的概率几乎为零

  外骨骼点燃希望

  黄曼在22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从四川警察学院毕业,进入涪城区公安分局成为一名女刑警。然而在2006年,在她婚礼当天,黄曼所乘坐的汽车发生侧翻事故,严重的颈脊髓损伤导致高位截瘫,让她仅颈部以上有知觉,那时的黄曼才29岁。

  经过艰难而漫长的康复,她的手指仍然不能活动,只能依靠手臂力量控制轮椅,她站起来的概率几乎为零,一切日常活动、转移都离不开家人的帮助。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这一生都无法站立时,外骨骼机器人出现了,重新燃起了她站立的希望。

  2018年6月19日,为了圆重新站立之梦,黄曼来到电子科技大学·顾连医疗集团智能康复中心——成都顾连康复医院,参与外骨骼机器人项目,成为“有爱无碍·康复行”公益活动的第4位康复之星。成都顾连康复医院医疗院长张安仁作为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医学首席专家,带领顾连康复团队同电子科大外骨骼机器人团队,为黄曼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做适应性康复治疗和训练。

  到院后,成都顾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副主任江玥为黄曼进行了详细诊疗;神经物理治疗组长李雨芳、作业治疗组长朱红,心肺康复治疗师张秀秀,护理组长马千惠等为她进行详细精确康复评定。评定结果显示,黄曼的躯干及下肢肌力完全丧失、上肢肌力几乎丧失,肌张力增高、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同时还有心肺功能、二便功能障碍等问题。“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站立,需要强有力的上肢力量和手部抓握能力,并对患者的躯干核心肌群力量以及平衡能力要求较高,但黄曼几乎不具备这些能力。”江玥在黄曼入院评定会中表示,要让她在20天内穿戴上外骨骼机器人几乎“不可能”实现。

  通过多方讨论、研究,最终电子科技大学外骨骼机器人团队决定为黄曼定制由脑电机控制的外骨骼机器人,以解决不能用双手控制机器人的难题。但黄曼几乎丧失的上肢肌力和手部功能,无法保持平衡等问题,对顾连康复团队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尽管很难,

  还是希望能帮助她站起来”

  “尽管很难,还是希望能帮助她站起来!”这是黄曼的主治医生、康复治疗师、外骨骼团队最直白的心声,最强烈的念头。调整思路、迎难而上,康复团队为黄曼制定了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四肢及躯干力量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机械训练、心肺手法治疗,再辅以气压、蜡疗、中频等物理因子治疗,综合解决肌力、平衡、心肺等功能障碍。此外,在康复治疗的中后期,还需要加入外骨骼机器人的磨合调试、穿戴和适应性训练。以确保黄曼能顺利穿上外骨骼机器人并站立甚至是行走。

  不到20天、每天近9个小时的高强度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付出了200%的努力,所有人都期望能在最后一刻见证“奇迹”的发生。终于,2018年8月11日,在CCTV1《机智过人》节目中,黄曼终于站起来了!她的第一次站立、第一次迈步,让顾连康复团队所有人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馈。

  智能康复

  顾连一直在路上

  黄曼并不是通过智能康复现实重新站立的“个例”,就在今年五月,截瘫且右腿截肢的汶川地震伤员马志杰在成都顾连康复医院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治疗,通过外骨骼机器人实现独立行走。

  康复是一门改善残疾人、术后、慢性病及老年病患者功能障碍的学科,提高康复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是每一个康复工作者最大的希望。电子科技大学与顾连医疗集团以成都顾连康复医院为平台建立智能康复中心,正是为了能更好地推动智能康复设备的发展与临床应用,通过智能康复设备代偿患者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帮助患者重建生活、真正回归家庭、社会。

  未来,顾连将持续促进国内人机混合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提升科研产品的临床应用效果,推动智能产品在康复医疗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让更多的截瘫、偏瘫等康复患者,通过穿戴智能康复设备,实现功能代偿,站起来并“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智能康复,顾连一直在路上。

  来源:华西都市报